如何理解漢語中的補語?
漢語是一門藝術,那么學好漢語就是一門手藝了。廣大外國朋友沒意見吧?好了,言歸正傳,今天幫助外國友人學習一下漢語中的補語體。
前兩天北京終于迎來了久違的瑞雪,眾人喜笑顏開。一是瑞雪迎春,二是可以凈化空氣,免受霧霾之苦。由于地面積雪路滑,路上的行人行態百樣,走著走著就能看到周圍的他或她打一趔趄,甚至打滑摔跤的人也不少。在橫豎漢語的課堂上就有一位老外摔跟頭了。進了教室就和同學們訴苦,今天我倒霉了,摔了一跤,胳膊和腿都摔青了。旁邊的一位外國漢語水平不錯的學生補充說,你可以在倒霉的后面加上 “透”“極”“死”表示倒霉的程度。這時,其他外國學生都紛紛鼓掌稱贊。借此時機,咱們把補語的“透”“極”“死”稍作講解,以下舉出容易明白和易懂的例句。
從字義上解釋,透:極度;極:疲乏;死:極甚。三者用到句子里,有微妙的區別。如:倒霉透了,倒霉極了,倒霉死了。都可以說,意思也接近;忙極了,忙死了,經??梢月牭?,我們自己也經常使用,但是忙透了,不太使用。累極了,累死了,經常使用,但是累透了,就不太說了。
外國學生有可能會問,為什么忙透了,累透了不可以?個人認為,語言中的說法好多都是約定俗成的,祖祖輩輩傳下來的,漢語如此,其它語言也一樣,習慣成自然,要背熟記清,非要問個底兒掉的話,恐怕學究都不好解釋!
轉載請保留出處:http://www.4987n.com/jiaoxuefa/7371.html